台LED产业如何突围大陆同行红色供应链竞争
近10年来,大陆LED产业在大陆政府的扶植下,利用不同的补贴方案和保护措施育孕出三安光电、木林森光电等足以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以三安光电而言,不仅从政府取得采购有机金属化学沉积(MOCVD)机台的补助,更在台湾进行大规模的人才挖角,甚至进一步入股投资台湾磊晶厂。
其中,三安光电于2013年投资取得灿圆光电19.9%股权,随著晶元光电于2014年购并灿圆光电后,三安光电转成拥有晶元光电3%股权,继2015年晶元光电购并台积固态照明后,三安光电仍拥有晶元光电约2.8%股权,外溢效果显著。
大陆厂商积极开疆辟土争联盟也争核心专利
除了三安光电以外,大陆产业界也在过去几年积极展开国际购并动作,其中,2015年3月31日,北京金沙江创投宣布以33亿美元收购荷兰皇家飞利浦(Philips)旗下Lumileds公司80.1%的股份,预计2015年第3季取得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后即可正式完成收购,而此一事业体将包括原有的LED事业以及从飞利浦集团分拆出来的汽车照明事业部,此举着实震撼全球LED产业界。
值得注意的是,透过此一收购案,大陆LED产业将可突破日亚化(Nichia)、Osram、丰田合成(ToyodaGosei)、Cree等传统LED大厂既有的专利屏障,但在此一竞争态势的消长变化中,让人忧心的,却是台湾LED产业日渐沉重的竞争压力。
从日亚化经验思考面对红色供应链的突围之道
北京金沙江创投收购Lumileds,虽只是大陆企业以资本竞逐国际市场,并藉此突破专利高墙的其中一例,但对多是中小企业厂商的台湾LED产业而言,这无疑是威力强大的震撼弹。
因此,台湾LED产业若要在既有竞争压力与困境中突围而出,或可进一步借镜日亚化持续研发创新、布局核心专利的经验。
日亚化以氮化镓(GaN)材料开发蓝光LED的时间点,正好是氮化镓材料的萌发期,经由当时的员工、2014年诺贝尔物理奖得奖人、美国圣塔巴巴拉大学中村修二教授,以及其它日亚化学员工的协同,发展出一系列材料、结构、封装和应用的专利,尤其是白光LED的专利更阻挡了全球LED厂商的市场发展。在之后经历多次专利诉讼后,形成五大厂商的专利交互授权态势,也造成两岸LED厂商发展白色发光二极管市场的专利障碍。
虽然产业界经常传出日亚化的专利将陆续到期的说法,认为在此之后就有太平日子可过,将不再受到日亚化的专利箝制。只不过,各界却忽视了日亚化仍继续利用专利连续案和分割案,不断延续专利的范围和有效期,同时更继续积极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并布局新的核心专利。
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上,日亚化与日本化学品公司钟化株式会社(KanekaCorporation)合作开发热固型树脂,并添加二氧化钛(TiO2)作为反射杯材料,同时自行开发新支架结构与新制程,完成EMC(EpoxyMoldingCompound,环氧成型树脂)产品的开发与量产,与原先使用塑料反射杯支架的产品为不同系列。日亚化主要开发高散热、低黄变、高密合的热固型树脂金属电极散热的中功率LED产品,不以切入低价低功率的指示灯用市场为目标。
在开发过程中,日亚化同时布局了EMC型LED在材料、支架结构、LED多晶和电性结构、LED混光技术以及EMC新制程等相关核心专利,将形成下一轮后进厂商发展发光二极管的专利技术障碍。
日亚化对新技术的开发和核心专利的布局不遗余力,即显现对基础研究创新之能力与坚持,也是其面对来自其它新兴竞争压力的最强优势。
在开发过程中,日亚化同时布局了EMC型LED在材料、支架结构、LED多晶和电性结构、LED混光技术以及EMC新制程等相关核心专利,将形成下一轮后进厂商发展发光二极管的专利技术障碍。
日亚化对新技术的开发和核心专利的布局不遗余力,即显现对基础研究创新之能以此来看,台湾LED产业近年虽深受来自大陆LED产业界的红色供应链竞争压力,但突破红色供应链包围最佳途径,仍是在于研发创新与核心专利布局。
对企业而言,必须持续投入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而非只有跟随与改良他人技术;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则是支持高风险性的创新技术公司,以及扩大业界科专计画中的产业技术计画和小型企业创新研发计画等,奖励并投资企业开发真正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并转成核心专利。此外,还需支持设立专利技术基金,收购各界创新技术公司或其所申请的核心专利,同时政府也要建立专利资源分享平台,让这些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核心专利得以授权国内厂商实施。力与坚持,也是其面对来自其它新兴竞争压力的最强优势。
来源:亿光电子